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 免费 在线 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word格式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下载](https://img3m3.ddimg.cn/93/18/11521706223-1_h_1693423519.jpg)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word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一
- 文件名
- [百度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阿里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腾讯微云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坚果云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迅雷下载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华为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天翼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360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夸克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115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蓝奏云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城通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本地下载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word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二
- 文件名
- [百度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阿里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腾讯微云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坚果云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迅雷下载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华为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天翼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360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夸克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115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蓝奏云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城通网盘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本地下载 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word格式电子书
- 下载地址
- [epub 电子书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 [azw3 电子书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 [pdf 电子书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 [txt 电子书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 [mobi 电子书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 [word 电子书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 [kindle 电子书下载] 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
内容简介:
旅游在我们看来是一件愉快、轻松的休闲活动,而本书的特点就在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旅游、游客行为以及东道主国的应对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包括度假地的发展变化、全球经济的变化、行业发展、多媒体发展、建筑风格的发展、摄影技术的进步以及原油、气候等环境问题。当然,这些因素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行为本身,于是就有了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历史发展。作者并不认同过度简化旅游行为的做法,认为旅游行为不是单纯的视觉经验,因此本书不是解释人为何旅行,而是侧重社会学论述,探讨旅游本身以及游客行为与凝视对象互相之间的影响。因此,本书可以让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旅游行为和游客,学术性较强。
书籍目录:
序
第二版序
第三版序
第1章理论
第2章大众旅游
第3章经济
第4章在游客凝视下工作
第5章变迁的旅游文化
第6章地方、建筑和设计
第7章视觉与摄影
第8章表演
第9章风险与未来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约翰·厄里,获剑桥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此后于兰开斯特大学任教,曾任该校社会学系主任、社会科学院院长和研究部部长,以及英国皇家艺术协会研究员、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科学研究评估计划社会学小组成员及主席。目前担任兰开斯大学流动现象研究中心主任。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旅游在我们看来是一件愉快、轻松的休闲活动,而本书的特点就在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旅游、游客行为以及东道主国的应对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包括度假地的发展变化、全球经济的变化、行业发展、多媒体发展、建筑风格的发展、摄影技术的进步以及原油、气候等环境问题。当然,这些因素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行为本身,于是就有了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的历史发展。作者并不认同过度简化旅游行为的做法,认为旅游行为不是单纯的视觉经验,因此本书不是解释人为何旅行,而是侧重社会学论述,探讨旅游本身以及游客行为与凝视对象互相之间的影响。因此,本书可以让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旅游行为和游客,学术性较强。
精彩短评:
-
作者: 有质感的小熊 发布时间:2018-05-31 11:44:15
补/西方文艺复兴之前,风景只能在绘画中充当背景,放在主要人物的背后,起衬托或象征作用,人的主要任务还是突出主体,挣扎着从自然中独立出来。文艺复兴之后,风景画才开始兴起了,说明西方人从这时开始重新审视大自然,山川草木有了新的意义。人学会了把自然框起来,进行选择、解读和修改,这才制造出了风景。
-
作者: 柴斯卡 发布时间:2020-01-25 19:29:54
近来玩刺客信条 深感屏幕大、显卡好 开放世界游戏基本替代并超越旅游体验本身…用福柯和鲍德里亚来讲旅游业 阐释了现代旅游业本身的荒诞之处 符号交换+风情建构 对人文、对自然、对博物馆 类奢侈品
-
作者: 一只大鱼 发布时间:2016-06-22 19:42:50
作者的去世使得本书停在了3.0的版本上,在旧版之上更新了许多内容,更为辩证地去思考凝视的理论意涵,旅游研究的经典之作。丰富有趣,政治、经济、文化、建筑、设计、摄影、表演、风险等内容皆有涉及,几位理论家译名错误。
-
作者: envision 发布时间:2019-03-28 14:09:10
如若知晓旅途中看到的都是幻象,都是构建,都是投射,那为什么还要出门旅行?我想了一下,应该是知道“虚幻”的确信感,让我游得超脱,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于是什么都抓太紧。断断续续终于彻底看完的一本书,很多启发。作者最后某种程度上反旅游反流动,确实如若是迪拜或如今很多中国景点的营造方式,虚假筑梦式的非理性消费式狂欢,应该也high不了多久吧。#201924
-
作者: zxit2 发布时间:2018-09-01 23:32:01
在现代旅游业的大环境中,游客对特定景观的凝视,是被社会化地建构出来的。游客对于非凡体验的期待和幻想,是推动这种建构的核心要素 | 旅游业要不断生产和维持凝视的对象才能得到发展,于是便发展出一系列标志性的符号,通过这些符号,来创造和满足游客的幻想和期待。人文景观的消费,往往都挣脱不开这张符号的大网。自然虽提供了山川河流、草木和鸟兽,但人开始有风景意识,再进一步把风景纳入现代旅游凝视的范畴,这是社会发展和观念变迁的结果
深度书评:
-
他们为什么旅行
作者:Quasarrise 发布时间:2014-07-24 17:36:27
最近几年,中国似乎进入了旅行的爆发期,似乎每个人都把“环游世界”作为自己的终极梦想,是特别牛逼闪闪的一件事儿,各类旅行者上电视、出书层出不穷,畅谈旅行如何涤荡自己的心灵,这些书一开始还想看看,后来实在厌烦了。
好吧,那我就研究一下你们为什么旅行吧。
1、旅行的目的是与日常生活分开,让不同于日常所见的景物刺激自己的感官,并作出一些越轨行为(乱花钱、蹦极、跳伞、和你新认识的恋人到旅游地开房)。于是,旅行是由日常生活划定范围的,就像一句民间流传的话:旅行就是从你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
2、而现代社会的旅行本身,其实也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公路、铁路等公共交通系统的普及,更重要的是,有规律、有薪酬的工作是人们得以旅行的前提,旅行带来的放松则能帮助人们更高效地投入下一段工作。而且,旅行是中产阶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一个中产家庭必须有住房和汽车一样,他们还必须有每年至少一次的旅行。这种旅行预设好了日程,你知道要住在几星级的酒店、吃什么样的饭馆,不久后便会回到家中躺在你熟悉的床上睡一觉准备明天上班。
3、关于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按照保罗·福塞尔的说法,每个阶层都希望把自己捯饬成更高一个阶层的样子,只花钱不挣钱的旅行活动,在前现代时期是精英阶层才玩的起的,而工业社会之后,旅行就被中产阶级模仿了去,证明自己不仅有钱而且还有闲,旅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这时候的精英阶层已经玩私人游艇、私人会所、爬珠峰和上空间站了)。
4、旅行者都是符号专家——什么样的景物象征着什么民族特征、标志着什么历史事件、体现了什么独特价值,他们已经通过旅行指南和广告烂熟于心,然后便按图索骥,到旅行地把它们一个个找出来,就像信徒们完成朝圣任务一样。而旅游业的责任就是在旅行地建构这些符号和场景(例如每个长城景点上有一个“好汉碑”,每个古城都有一个卖假古董的仿古街,每个民俗村都有个由村民表演的民俗节庆活动),并在传媒中把这些专有的旅行话语呈现给公众,最后再为把游客装到生产线上迅速完成这一套景点的到此一游。这样一个旅行地其实是一个旅游业和旅行者合作制造的幻影,而当地真实的环境只是个道具罢了。
5、真实的景物,不仅旅游业不希望旅行者看到,甚至旅行者自己也未必愿意看到——他只是来满足自己对旅行地的想象的,不是来探索真相的。旅行者不想知道乡村田园风光景区之外是粗制滥造的小洋楼、垃圾堵塞的河流、废弃的学校、被工业化破坏的农村传统社会体系,旅行者不想知道古城文化风景区之外是贫困拥挤的棚户区、遭到强拆的老街、售卖美式快餐放映好莱坞大片的商业区……
6、一部分旅行者是不满意依赖于导游和成熟旅游点的大众式旅游的,他们希望到未被完全开发的地方去,独自体验“原生态”的景物,但杯具的是,这些旅行者们的口耳相传(如今则是效率提高无数倍的社交网络传播)最终会使那里变成一个游客拥挤、开发过度的传统旅游点(例如吴冠中发现的周庄和黄永玉赞扬的凤凰)。黑尔茨认为,旅游和郊区化非常相似,“为了清静地呆着,你只有跑得更快”,美国人搬到郊区是为了逃避城市的拥挤和污染,但随着他们越来越多地搬到郊区,原来的郊区就变成市区了。
7、几乎所有旅行者都将照相视为旅行的重要环节。在大众传媒越来越先进的今天,实地到达旅行地拍照其实已经没有多大价值,电视和网络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但旅行者仍然坚持到实地去,把他早就在屏幕或印刷品上看到过的景物再用相机拍下来一次,好像这是他的一项义务。在巴黎塞纳河边拍到情侣亲吻,这就是“浪漫之都”,在纽约时代广场拍到密集的霓虹灯,这就是“欲望都市”。摄影本就不是一种客观记录的工具,拍到什么取决于拍摄者的选择,而旅行者的照片几乎千篇一律的作出同一种选择,在Google Earth这类可以看到照片地理位置的软件上可以看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面积幅员辽阔,但照片却都集中在那么几个点上。
全球化和互联网化已经让世界各地变得越来越同质化,陌生感和神秘感像阳光下的露水一样在逐渐消失,未来的旅行会是什么样子?
我想起一个段子,关于去西藏这件事,徒步的鄙视骑车的,骑车的鄙视搭车的,搭车的鄙视自驾的,自驾的鄙视坐火车的,坐火车鄙视坐飞机的,坐飞机的俯视众生,说:哼,你们都是傻逼。
而我坐在空调房里看这个段子。
-
在旅行中閱讀旅行
作者:chong 发布时间:2008-02-07 23:29:26
在旅行中看什麼書?這是每次出發前一個重要的儀式。於我,一些想讀又未讀的小說通常是首選,反常的是今次跟我啟程與回程的都不是小說,而是兩本關於旅行的書。李展鵬的《旅程瞬間》與John Urry的《觀光客的凝視》當然不是吃喝指南或喪玩攻略,用另一本書的名字來形容是「愈旅行愈自己」。
經歷、觀看
台灣劇場、電影導演及詩人鴻鴻將劇場與旅行作了一個有趣的比較,他說劇場是封閉在一個黑盒子裡,而旅行卻是要離開黑盒去海闊天空,兩者的共通點則是「看」,進劇場是要「在觀看中經歷」,去旅行則是「在經歷中觀看」,不過我們很明白,兩者最終還是要「回到原來的世界」。劇場與電影院都是一個要觀眾在黑盒子裡用觀看來經歷的空間,愛看電影的李展鵬,似乎也藉著一種看電影的方式,重看他那些旅程的瞬間,彷彿要透過對旅程中的人物的觀察,來經歷一個內在的「自己」。也是鴻鴻說的:「當劇場運用旅行的形式時,總會把外在旅程轉化為內在的冒險」。於是他可以在異國街頭上踏單車,跟印度滿街的騙徒交手,更可以在沒有吹風機把髮型弄好的情況下出街......。這一切發生在他的旅途上。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在很多年前就認識展鵬,你知道他的的確確在這些旅行中進行著一連串「內在的冒險」。隨團旅行往往忙於被帶領,在不停的上車下車中疲於奔命,難怪Urry在他的書裡面強調「觀光」和「旅行」的分別,如果在旅行中留不到空間跟內在的自己好好對話,那算不算一次旅行?
在閱讀的過程中,腦裡面一般都聽到自己的聲音在讀,然而,在《旅程瞬間》中,我聽到了展鵬的聲音。大多數人認識李展鵬這個名字,都從他的電影文章開始,近年他又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去寫城市空間的文化與政治,由於最近他也在電視節目中討論社會時事,讀者也可以在閱讀這本書時想像他的聲音,不過,我說的「聲音」不是這些。對我而言,即使他分析電影和談城市空間的文章有多好,可是在《旅程瞬間》中我才可以聽到他用最直接的聲音來跟我說他的內在旅程,正如他自己所說,旅行文章中的,才是他最真實的自己。
我在飛機下降到桃園機場前將他的這部關於旅行的書讀完,正式開始了○七年最後一次旅行,我問:今次算不算是一次旅程?
旅行的意義
從某種角度而言,出版一部如《旅程瞬間》這樣的書,不多不少顯示了澳門出版界的市場觸角。只要看看書店裡的新書欄,「旅行」差不多是最熱門的一個題目,教人到不同地方作觀光消費的書當然不可少,而關於文學的、建築的、環境的、藝術的、設計的,都輕易地掛上了「旅行」的招牌;再看看我自己的書架上,原來這幾年也多了很多關於旅行的書,翻過與未翻過的都叫我驚嚇了一跳。這些旅行書,大多數教你如何在旅程中消費,有很大一部份用來販賣作者的才氣,也有好一部份屬於知性較強的,從旅行這回事裡看到更多關於我們的世界、人們的行為,和我們自己。
很不幸地,我在旅程裡買了一本叫《觀光客的凝視》的書同行。作者John Urry不停告訴我「觀光旅行」的歷史、類別、特點、影響與例子。他說:觀光旅行涉及到「一種有限度地擺脫那些日常生活習以為常的慣例與行事作風」。而「觀光、度假以及旅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實比大部份的評論家所想象的還要重要。」觀光是一種讓人「偏離常軌」,尤其讓我們的觀看對象偏離日常生活,專門在「觀光凝視」努力蒐集異國的、日常似乎無法得見的風光,「好讓我們的感官投入一連串與生活上的『平凡無奇』形成強烈對比的刺激。」如果研究「偏差行為」可以揭露我們對所謂「正常」社會的看法,那麼進一步思索觀光客的凝視對象,則更易瞭解「正常社會」的運作,也就可以看清作為對立於旅行的「正常」生活模式的面貌。
在旅行中閱讀一本關於旅行的書,剛好不能達到作者認為的「觀光客」的忘我境界,一邊閱讀書中的內容,一邊感到在旅程的所有決定和舉動都在作者的觀察與分析當中。我還時時自問,作為一個不得不旅行的人,我的「正常」生活,是否真的如此需要「偏離常軌」?作為一個依靠觀光客的城市,澳門如何讓被觀光客凝視?如何迎合這些凝視?如何提供人們一個可以縱容自己有「偏差行為」的空間?
在旅行中閱讀一本這樣子研究旅行的書,太讓人不能「偏離常軌」吧?
大娛樂場
「一次過讓你盡覽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特色,一次過讓你體驗澳門幾百年的殖民歷史!」我不知道有沒有旅行社在宣傳中這樣介紹過。即使澳門是個很小的地方,但幾百年的殖民歷史與文化不是一次過可以穿越的,然而,在無數為旅客的目光而塑造出來的都市景觀,正正希望將原來具厚度的文化歷史用力壓縮,以不斷重製的符號,如葡式石仔路或無中生有的南歐風情,令旅客隨時用最快的速度飽嘗澳門幾百年的殖民歷史,造就一種即食的快感。圓型鬥獸場=羅馬、葡式石仔+南歐廣場=殖民歷史、葡撻+豬扒包=中西文化薈萃;無處不在的「觀光符號」,將「想像」的空間關係,取代地理上的實際空間關係,所以對很多認為自己來過澳門的觀光客而言,其實大多數只踏足過噴水池、官也街、威尼斯人或漁人碼頭這些將實際空間高度壓縮的「想像」空間裡。澳門這個小地方,也不要觀光客多花一點點時間來遊歷,一下子就讓人將我們的歷史文化感受完畢,剩下來的時間怎麼辦?賭場大概可以為閣下效勞。
正如在漁人碼頭中,我們可以與羅馬鬥獸場、埃及金字塔、希臘廣場、中國古建築,以至活火山一次過相遇般,整個澳門彷彿被塑造成一個用葡式石仔串連所有景點的「主題公園」,而這些景點正有逐漸擴散和增加的趨勢。在《觀光客的凝視》一書中,作者John Urry 指出「由於觀光旅遊走向全球化,各式各樣的地方(幾乎是每個地方)都把自己建構為觀光凝視的對象。換句話說,它們不要當成生產中心或權力象徵,而是要當娛樂場所。」在「吸引遊客」的經濟神話下,澳門舊區重建似乎十分著重兼顧被觀光的可能性,三盞燈生果街行人專用區據說也要舖上葡國石,這會不會又是一種純粹以觀光客目光出發的「想象」?Urry認為消費主導的城市發展,地景設計力求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觀光景點的「與別不同」往往就是要能符合觀光客的慾望,而這種「迎合」必包括對當地原有景觀的「創造、篩選與排除」,生果街的葡國石將為這個富本土氣息的地區「創造、篩選與排除」了些什麼?
符號學家
Urry 在《觀光客的凝視》一書中,有很多令人感到驚訝,又似乎是情理之內的數據,例如「在任何時刻,飛行於美國上空的旅客人數有30萬,相當於一個城市的人口。而每天在美國搭乘飛機的旅客有200萬人,另外,每一年有50萬間全新的旅館客房竣工,同時在全球各地有31,00萬的難民。」注意這只是作者在2001年時的資料,這幾年來如果數據持續上升的話,這幾年的澳門自然是當中最有力的推手之一。而全球環境也因為這樣的人口流動而付出龐大的代價,「因為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乃出自於旅遊所需的交通運輸。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全球的汽車旅遊預計在1990至2050年間增加到三倍之多。」因觀光旅遊而衍生環境問題,這個只要留意澳門旅客與本地居民用水量的比例,馬上就很清楚。作者以倫敦的科芬園(Convent Garden)為例,歷史建築被保護下來了,更讓它變化非常受歡迎的觀光景點,然而,「也因此而擁擠不堪、物價飊漲且垃圾堆積如山」。當一個地區變成一個迎合觀光客凝視的景點,並依賴觀光消費所帶來的效益的話,會否令自己再難掌握自身的價值和面貌?
Urry將觀光客形容為「符號學家」,「一旦我們披上觀光客的外衣來『凝視』時,我們看到的是五花八門的符號與觀光噱頭」,觀光客都在追尋和輕易地解讀這些符號,看見一個玫瑰花圈放在小屋的門上,那就是「古老的英格蘭」,看見大片地面鋪上葡式石仔,那就是「澳門幾百年的殖民歷史」。這些符號很多時是從某些旅遊廣告照片、明信片中給定格下來的,為了讓觀光客更輕易去找到和解讀這些符號,我們的城市多年來很落力地將那些明信片中的符號,大量複製到城市每個角落,用作者的話,就是「把一件事情的某個特點、效果或起因拿來充當該事情的本身。」觀光客看到的大部份是複製的符號,而不是歷史文化的本真,更重要的是,連我們的下一代也將信以為真,或跟觀光客一樣,不太追究符號背後的原有意義,我們不但生產符號,也為生產一批未來的「符號學家」。
-
襄阳城市调查反思
作者:山口帝国作用子 发布时间:2023-06-29 22:31:46
美国社会学书籍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它不是拿来读而是拿来用的。微信读书上看这本书,正文有700面,参考文献则有200面,可见其工具书的性质。从参考文献中的出现次数来看,厄里大概是旅游社会学的重要人物,不过单就这本书来说,实在是乏善可陈。就算是工具书,作品各章节之间显然的重复性也是太大的问题。主题之间不分明不说,很多我认为显然可以存在的主题和材料却严重缺乏,比如说旅游当地的被凝视者的具体
表演
行为,就几乎没有得到展开,相反,凝视者之间的互动则材料多多。这样基础的材料都有所缺失,我们却还能看到厄里过大的胃口:他不仅分析了海滩、餐厅、购物中心、博物馆、摄影,还试图分析视觉的历史、汽车和交通工具的演变、博物馆的历史形成、风景的发现等等。这就让整部作品过度分散,旅游本身的重要性反而消失了。
当然,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条中心线:那就是旅游文化的日益变迁及其后果。旅游社会学,就厄里所强调的,并不着重考察游客旅游的原因,而是研究旅游时的社会运转结构和行动者行为。因此我们几乎完全看不到旅游变迁的原因解释。厄里浓墨重彩地描述了现代旅游的开端:英国的海滨浴场。不过,除了大众旅游之外,海滨浴场的逻辑和今日旅游的逻辑并不相同。海滨浴场是提供给劳工阶层享受和放松的地方。英国主要城市的气候是众所周知的,交通运输作为双刃剑此时发挥了一点点好处:可以把人们带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休息。现代旅游的核心概念“凝视”清楚地说明了游客所做的事情:将旅游地对象化,并由此推动其按照自己的直接或者间接期望进行改造。在海滨浴场时代,游客期望的并不是旅游地的特性,而是旅游的功能:任何可以达到疗愈效果的地方都可以是旅游地点。而在无论是集体凝视还是浪漫凝视的现代旅游中,旅游地点本身的独特性被拉到前排。厄里没有对此进行过多的分析,可能是因为他认为后者可以被解读为“满足兴趣”功能。但这可能根本不是旅客提出的理由,而是这个理由的深层次原因,前者却是旅客直接提出的理由。这种差异也可以体现在旅游地如何满足旅客的需求上:建立一个疗养院和建立一座唐襄阳城显然不是一套逻辑。前者有无数种替代方案,后者如果被发现有其他替代方案,反而可能降低游客的旅游热情。总之,现代旅游伊始就完成了从功能到对象的转变。
然而,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预期总是和现实有差距。而在旅游业本身进入资本主义市场后,这种差距的弥合就成为了赚钱的手段。在这里,存在一个颇为辩证的过程:最开始,旅游地尽力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将地方多样性归结为一组曾经存在过的主题再予以改造。这是各种历史遗迹所秉持的逻辑。它承受游客凝视的方式更多不在于尽量满足游客的幻想,而在于构筑其中一种幻想并使其极端化。这也被厄里称作现代主义式的旅游。旅游地展示出一种风格的统一性用以满足游客的凝视。集体凝视和浪漫凝视面对这一情况的反应是不同的。集体凝视更关注稍纵即逝的感觉和旅途本身的休闲性质;浪漫凝视则渴望深度和私人体验。后者并不过多受到旅游地改造的影响,不如说他们是在探寻没有被现代旅游业过度侵蚀的地方。然而,他们的探索成果却会被旅游业吸收再提供给集体凝视;在不同的年代,集体凝视需要不同的凝视对象。当可选对象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便捷,集体凝视就更可能选择符合自己直接预期的旅游地点,而不是虽然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但也别有一番趣味的地方。
后现代式的旅游业发展正是以满足旅客的这番需求为目的搭建其各种旅游项目的。其中两个典型案例是购物中心和博物馆:在购物中心中,我们经常会看见诸如“xxx风情街”的设施。设计师将各国独特的风貌一齐缝合进一座购物中心,以此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一方面,购物中心的复杂性本身就构成了独特性。与此同时,其功能又能让大部分人满意;博物馆展览一开始是为了呈现展品的独特性的。这非常类似于旅游的现代主义模式。但随着博物馆日渐增多,博物馆功能的转变,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今日博物馆更多是一个帮助游客进行体验的中介空间。任何东西都可以展览,只要它符合一种让大众容易接受的氛围或主题。这些东西的真伪甚至虚实都不那么重要了。如果要我总结,我愿意说,后现代式旅游地提供的更多是其媒介特性,而非其上的任何性质。当然,很容易有人批评说:什么东西不是媒介呢?但这正说明了后现代旅游的独特性:它日益摆脱其更多的独特性来满足于一个任人想象的空位,甚至仅仅是一个名字。在这种后现代旅游的图式里,现代主义旅游中被压抑的部分,或者更早的功能性旅游的残余部分反而得到了增长,服务业的多样化也势在必行。
虽然我觉得厄里分析摄影和视觉的第七章实在是肤浅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但摄影的发展确实可以作为旅游模式变迁的一个例证。我们似乎很难想象一趟不拍照的旅行,尽管柯达在20世纪之前并没有交出可以背运的相机。实际上,早期的功能性旅游确实没有拍照的意义,无论这个意义在哪里。但是,在现代主义的旅游模式里,保留下来所拍的景色显然是诱人的。家庭的温馨和旅游时的陪伴也都是值得拍摄下来的。景点的独特性被转移到了出游行为本身的独特性上,以至于家庭影像的大头不在家里反在路上:家庭生活的日常性和普遍性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但是出游所暗示的独特性则可以成为记忆。很明显,这种需求已经让旅游的性质转变了。旅游变成了新功能的满足者。家庭旅游、旅游地点建设中对儿童的重视、狗狗乐园等设置给专门的集体的活动都日益凸显。摄影的功能更是发生了著名的转变:拍摄不是为了拍摄的对象,而是为了相片的美观。
景观社会、消费社会、新自由主义、后福特制的名号与这一转变总是相连的。在今天,我们消费着符号,旅游是为了满足需求而不是为了当地的独特性。但是这一需求不再是特定的功能,而是受到各种媒体的影响。这很容易导致一种经典的社会批判:旅游在今天不过是消费人们想象中的东西而已,而这种想象的同质性会导致旅游独特性的消失。一种也很经典的对这种批判的批判是:就算在现代主义时期,旅游也不过是人们制造出来的想象物。实际上,旅游整个就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真实的多样性早就被掩盖了。不过,且让我们离开这些卫道士和嬉皮士。厄里注意到一个重要的现象:游客在后现代旅游中逐渐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探险者,或者说,不再把注意力专注于各个对象上从而弥散自己的主体性。相反,他时刻保持着游客的自觉,绝不沉浸在旅游之中,相反,他利用旅游给出的展示舞台创造自己想要的刺激。他一方面去掉了对象本身的独特性,又自己建构了新的独特性。可以说,他是一个反思着的行动者,他体验的就是这种摧毁和建构的行为本身。
在这个意义上,后人对厄里的批评必须得到更严格的审视:戈夫曼的拟剧论或表演理论赋予了各个行动者更大的自主性。凝视理论则像是一种双重束缚,一方面游客的想象必然加诸于旅游地,另一方面旅游地的设施又必然控制游客。凝视理论来源于福柯的《临床医学的诞生》,几经简化很容易变成二元对立和结构主义。实际上,厄里完全是在字面意思上使用知识/权力(他还说“福柯耳提面命要我们注意”,属实尴尬)。在第八章,他试图说明凝视理论和表演理论是不冲突的:表演理论强调游客身体的交互性和自主性,而凝视尽管更关注强制性的主客关系且尤其关注视觉,但一方面视觉确实是现代旅游的重点,支配性的关系也确实存在,表演理论可能反而无法找到这种强制性关系的存在;另一方面,凝视本身就是一种互动,主客关系也是一种互动。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我确实没太看出来凝视理论和表演理论在运用上能有多大差距——又或者作品里缺少旅游当地人士的材料的原因就在这里?但是,表演理论其实非常难以发现自认为自己是游客的人,除非直接进行访谈,但这样的话凝视和表演也就没太大区别了。但是,自认自己为游客者和旅游的规划间有一种游离感,这种游离感从凝视来看比从表演来看将会清晰得多。单从民族志研究来说,自认自己为游客者总是得以某种行动来呈现自己,这种呈现更容易被解读成一种独特的行动者而不是一个反思着的行动者。这样,这种行动者对旅游地的影响就会和另一种行动者混淆。相较而言,凝视理论作为一种准支配结构,更容易发现这一类旅游者的凝视的独特性:他们是不那么关注旅游地点本身的人,相反,任何旅游地点里他们都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兴趣。
我个人认为,这种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多。这和旅游景点难以抑制的同质化或媒介化、景观社会的日益膨胀以及网络社会对旅游开发的逐渐深入有关。我在襄阳时候的经历应该可以算作典型:这座城市说实在话没有太多有趣的景点、食物和民俗。古隆中显然是再造的,唐城整个就是再造的。襄阳城小的可怜,基本上就是个商业街。但是我玩的非常开心,因为我可以骑着电动车放声高歌,四处转悠,拍摄一些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的照片。除了非常美味的襄阳牛杂/肉面,我甚至在万达吃到了金枪鱼寿司,在另一个商城吃到了烤牛奶。这些都拜小红书所赐。相较而言,也是在小红书上搜到的唐城要120块钱,晚上还更贵,纯粹浪费钱。这座城市的旅游业怎么看都不算发达,至少和恩施比差远了。这里的独特性更不怎么样。但是我只花了500块钱不到,而且过得比在武汉待着舒服多了。正如厄里所说,这种临近地区的旅游在后现代旅游模式下会越来越多。我认为这也会催生出更多反思性的旅客。只是如此一来,旅游本身的特殊性又在哪里呢?我们似乎又回到了现代旅游的起点,只把旅游当作刺激自己去放松的东西,甚至不需要去别的城市,去去科技馆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现代性是一个非常烂俗的话题,厄里试图闯入的也是这个烂俗的话题。旅游是现代性和现代性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串联起了技术、交通、现代生活、视觉、消费和人际关系,其实也涉及了现代政治。但厄里显然没有把握好这个美妙的概念,到头来我甚至无法知道去科技馆玩算不算旅游。我不认为这是泛旅游化,更像是没有界定清楚概念。如果以其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也即偏离日常来说,今天或许可以是泛旅游化的。但既然它只是必要条件,就说明还有一些东西存在。而当偏离日常本身被当代游客日益追求时,又该如何理解现代旅游,如何理解离乡出航这趟奥德赛之旅呢?
-
旅游和旅行,是截然不同的方式。
作者:恩恩 发布时间:2021-09-01 10:07:29
《游客的凝视》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旅行的人。
在路上,是我能想到的最接近自由的生活方式。
而且一直不喜欢,那种旅游观光的方式。这本书,完全说出了我的心声,只是拔高到了理论去分析。作者是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剑桥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旅游人类学、文化学。
书中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
你对旅游的期待也好,体验也好,都不是天然的,而是被建构出来的。
旅游的整个过程,都是想象大过于真实,并且那些值得看的景观,也都是围绕这种想象才成为景观的。
【什么是旅行】
英文中“旅行(travel)”一词的语源是拉丁文的“trepalium”,意为“艰辛”“患难”。
旅途上充满了周折与磨难,把它们连缀起来就是旅行。
古人早给旅行下了再恰当不过的定义,探讨旅行的收获首先也应该从这里开始。
文学作品中,也有对旅行的独到的理解——比如,寻找你自己,让所在之地和自己融为一体。作家杰夫·戴尔,他的旅行书写就非常独特。他说:每到一个地方,总是通过联想自我、验证自我的方式来把个体和所在之地合二为一。
旅行,是在路上,不同的地方过自己的生活。不用刻意改变,也没有什么要逃避的。
【什么是旅游】
既然假期是作为工作的反面出现的,那么旅游作为实现假期的一种方式,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逃离工作,或者说,是要逃离那种按时上下班、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
简单说来,人们想从旅游和假期中得到的东西,往往刚好和日常生活相反。中产阶级想当一天的农夫,而中下阶级呢,则想做一天的富豪。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道理大体是这样。感受不一样的事物,遇见不一样的人,是人们对外出旅游的基本期待,可以说,旅游就是从这种期待开始的。
所谓“浪漫凝视”,就是那种“适合放在图像里的美”。我们说的“风景如画”也是这个意思,画本来是再现,但再现已经超过了真实。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大量购买风光照片、明信片等等,用这种办法来消费和想象旅游景点。很多时候,人们是先看到了图画,之后才去到那个相应的地方,这样一来,自然景观反而变成了那张图的复本。
当代消费主义的核心就是一场求新求变和永不满足的循环。要将它维持下去,关键就是要不断地创造人们的期待。
法国当代哲学家鲍德里亚有个著名的论点说,我们消费的东西,充其量是一堆符号罢了。
对于这样的游客来说,去博物馆只是去感受一种特殊的氛围,博物馆像一座神圣的殿堂,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学者的知识和艺术家的天赋。 不懂绘画的游客,在面对那些散发着神圣光芒的古典作品时,只能随着大流,向它们的名声、价值或权威性致敬。作品的价值并非来自作品本身,而是因为它被人们鉴定为稀世珍品,也就是说,这些价值连城的真迹,在此情此景之中,也沦为了一种符号。
-
不算出色的一本书
作者:只抓住6个 发布时间:2010-05-15 22:46:34
旅游体现着人们对另一种生活的理想化向往,比头脑中的想象更进一步的,是它以具体行动体现出来了。渐渐地这种行动多起来,尤其在发达国家社会中下层将旅游也当作消费的必要选项后,旅游产业发展成熟就成为了可以想见的结果。
这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根据书中频频引用的文献资料,读者可以判断出他的调查研究一定不止十天半月的时间。因为它是一本社会学著作,所以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经济、文化、历史、艺术、建筑等等都被提及,旅游目的地的分布也是全球性的。因此它总体上来说是对旅游进行的面面俱到的论述,很适合作为教学参考书。需要注意的是,它反映的大致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趣味,跟当前中国的普通百姓可能略有差异。
而作者虽然提出了旅游凝视的概念,但因为论述内容过于宽泛,核心概念反而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旅游目的地针对凝视所采取的自然而然的迎合态度,也并非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察觉。这样就造成读者只看到了详实的资料,却看不到深刻的理论——不是因为作者缺乏洞见,而是这个论题本身就不具备高度的理论性。
比起作者,中文版的译者视野显然不够宽泛。否则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众所周知的凯鲁亚克(Kerouac)翻译成克伦斯,更不会把它的《在路上》翻译成《旅途》(第78页)。还有些常识性错误,“混泥土”这样的词,只有在被认为是印刷错误时才不会贻笑大方。
-
全球化下的游客凝视该如何思考?
作者:末世潜行 发布时间:2019-06-16 22:10:37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赞(222+)
- 内涵好书(128+)
- 推荐购买(390+)
- 中评(177+)
- 无广告(419+)
- 下载快(71+)
- 愉快的找书体验(636+)
- 服务好(403+)
- 引人入胜(299+)
- 无颠倒(160+)
下载评价
-
网友 步***青:
( 2025-01-27 11:09:43 )
。。。。。好
-
网友 康***溪:
( 2025-01-25 01:36:43 )
强烈推荐!!!
-
网友 益***琴:
( 2025-02-01 07:40:14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权***颜:
( 2025-02-01 02:39:44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居***南:
( 2025-01-11 03:44:14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孙***夏:
( 2025-01-18 23:45:52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方***旋:
( 2025-01-20 08:19:23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堵***洁:
( 2025-01-30 17:20:23 )
好用,支持
-
网友 郗***兰:
( 2025-01-08 12:35:49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芮***枫:
( 2025-01-09 03:58:27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丁***菱:
( 2025-02-01 09:26:04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苍***如:
( 2025-01-18 22:00:5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喜欢"游客的凝视 [英]约翰厄里 乔纳斯拉森 著 黄宛瑜 译 会展旅游 哲学社会科学 正版图书籍 格致正版 上海人民 世纪出版"的人也看了
-
人类与忠诚伙伴:狗的深刻情感纽带与共同成长之旅
-
品牌上海:南京路上老字号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2023年春尖子生题库全解:全面提升语文与数学能力
-
探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从基础理论到未来趋势
-
沙盘游戏疗法手册(万千心理)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掌握汇编语言:从入门到精通的全面指南
-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解析:保护投资者权益,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
现货【外图台版】屏障中原关盛衰—古代北京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全面备战卫生类职称英语等级考试:权威指南与实战技巧
-
胡敏读故事记单词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KET考试全攻略:掌握新题型,轻松应对剑桥英语考试
- 小城镇市政工程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 <<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命题点全面解读-2013全国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购买本套图书或任一本.即赠送好学教育100元培训费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数字化转型:企业发展的新引擎与未来趋势
- 军事哲学思想史教程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如何高效掌握英语六级词汇:全面指南与实用技巧
- 网络安全入门指南:从基础到实战
-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专项突破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打破装睡者的困境:行动手账如何重塑你的生活与未来
- 英美文学选读一考通题库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正版书】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白皮书单行本 2022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著 人民出版社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掌握安全停车技巧:从基础到高级的全面指南
- 用流程解放管理者2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探索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关键流程、合同类型及未来趋势
- 教材帮 初中 九上 科学 ZJ(浙教) 2024年新版 天星教育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高海燕教授引领食品分析实验技术革新:从基础理论到创新实践
- 外国歌剧选曲集(女中低音咏叹调)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官方正版】全3册 少儿金典开心益智馆 趣味数学 趣味语文 学生都爱玩的智力游戏 一二三四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畅销书籍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全面解析中医基本理论:从哲学基础到现代应用
- 新版步步高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系统全面的高考地理备考指南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