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从地球到宇宙边缘的旅行、写给每个人的天文学通俗指南 word 免费 在线 网盘 下载

宇宙:从地球到宇宙边缘的旅行、写给每个人的天文学通俗指南 word格式下载

宇宙:从地球到宇宙边缘的旅行、写给每个人的天文学通俗指南word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一

宇宙:从地球到宇宙边缘的旅行、写给每个人的天文学通俗指南word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二

宇宙:从地球到宇宙边缘的旅行、写给每个人的天文学通俗指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10085423
  • 作者:尼古拉斯·奇塔姆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8
  • 页数:228
  • 价格:115.89
  • 纸张:铜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从地球出发,到宇宙尽头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3 06:06:01

内容简介:

从地球到宇宙边缘的旅行

写给每个人的天文学通俗指南

...................

※编辑推荐※

《宇宙》是一本极具收藏价值的天文视觉图册,全书近200张精美图像全部由尖端技术拍摄,细致的后期处理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带领我们踏入茫茫的宇宙。

简明、清晰的科学解读向读者传递了众多有趣的天文资讯,同 时,作者极具人文精神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不易,以及我们在拓展知识疆域时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宇宙》由新锐天文科普达人刘博洋执笔翻译,通俗、流畅的文字为读者扫除了通往天文圣殿的知识障碍,让读者尽情体验天文学的魅力。让我们化身光子,踏上奇妙的天文之旅,去宇宙深处目睹不同天体的兴盛、爆炸、衰亡与新生,用指尖的翻动来模拟宇宙漫长的演化历程。

...................

※内容简介※

跟随本书的脚步,化身为一颗永不停歇的光子,向茫茫的宇宙深处飞去。在几分钟内遍历太阳系中的各位友邻,经过银河系的核心地带,转而拜访我们星系的邻居大、小麦哲伦云,历览星系们的演化、相互作用乃至并和,聆听回荡在宇宙深处的撞击回响。继续推进,我们将进入一个更为陌生而广袤的王国,在大尺度的宇宙结构上观看仿若微尘的星系团们。最终,我们与光一起走向无尽的黑暗,触摸可见宇宙的边界。

本书由近200张精美绝伦的图像构成,其中的近地空间图像由众多人造卫星和行星际探测器组成的庞大舰队拍摄,更有哈勃空间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斯必泽空间望远镜为我们带来宇宙深处的瑰丽景象。这些图像不仅仅是苍穹的掠影,每一幅都在加深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宇宙》一书通过生动、专业、简明的语言解读了图像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带领读者认识行星、恒星、星云、白矮星、超新星、黑洞等众多宇宙居民。在太空探索持续热门的今天,本书是帮助你了解天文学与航天发展的绝佳入门导览。


书籍目录:

走进宇宙之光 6

太阳系 10

地球 12

月球 13

爱神星 14

水星 15

火星 16

奥林匹斯山 17

水手谷 18

水手谷 19

太阳 20

太阳耀斑 21

金星 22

玛亚特山 23

艾达和艾卫 24

威尔德二号 25

木星 26

大红斑 27

木卫三 28

木卫四 29

木卫一 30

木卫二 31

29P/施瓦斯曼-瓦赫曼 32

土星 33

土星光环 34

土星环 35

土卫六 36

土卫二 37

土卫八 38

土卫一 39

土卫三 40

土卫七 41

天王星 42

天王星光环 43

天卫一 44

天卫五 45

天卫四 46

天卫三 47

海王星 48

海卫一 49

冥王星和冥卫一 50

哈雷彗星 51

创神星 52

赛德娜 53

旅行者一号 54

奥尔特云 55

我们的星系 56

半人马座比邻星 58

RXJ185635-3754 59

昴星团 60

IC 349 61

螺旋星云 62

螺旋星云 63

巴纳德68 64

蝘蜓座复合体 65

铅笔星云 66

HH 32 67

哑铃星云 68

猎户座大星云 69

猎户座大星云 70

猎户四边形星团 71

LL Ori 72

火焰星云 73

NGC 1999 74

马头星云 75

HH 34 76

HH 47 77

视网膜星云 78

双环星云 79

小幽灵星云 80

滚简仪星云 81

南蟹状星云 82

NGC 2346 83

指环星云 84

双喷流星云 85

闪视星云 86

红矩形星云 87

象鼻星云 88

哈勃变光星云 89

锥状星云 90

天鹅圈 91

猫眼星云 92

蚂蚁星云 93

沙普利斯140 94

NGC 7129 95

DR 6 96

NGC 2440 97

小虫星云 98

红蜘蛛星云 99

娥眉星云 100

礁湖星云 101

臭蛋星云 102

旋镖星云 103

爱斯基摩星云 104

猫爪星云 105

天鹅星云 106

NGC 3576 107

IC 2944 108

DR 21 109

NGC 6751 110

戈麦斯汉堡 111

蟹状星云 112

鹰状星云 113

气泡星云 114

第谷超新星遗迹 115

沙漏星云 116

海山二 117

钥匙孔星云 118

NGC 6397 119

三叶星云 120

三叶星云 121

仙后座A 122

开普勒超新星遗迹 123

RCW 49 124

雷神索尔的头盔 125

G11.2-0.3 126

半人马座ω 127

刺魟星云 128

NGC 3603 129

麒麟座V838 130

麒麟座V838 131

五合星团 132

手枪星云星 133

银心 134

人马座A* 138

麦哲伦云 140

大麦哲伦云 142

LH 95 143

N49 144

N70 145

鬼头星云 146

DEM L71 147

N44F 148

SNR 0540-69.3 149

N132D 150

超新星1987A 151

蜘蛛星云 152

霍奇301 154

R136 155

小麦哲伦云 156

NGC 602 157

NGC 346 158

E0102-72 159

星系际空间 160

哈勃-V 162

哈勃-X 163

仙女星系 164

NGC 604 166

NGC 253 167

NGC 1569 168

半人马座A 169

M82 170

M81 171

圆规座星系 172

NGC 4214 173

黑眼睛星系 174

NGC 2787 175

草帽星系 176

涡状星系 178

NGC 3079 179

M87 180

NGC 4438 181

纺锤星系 182

NGC 4414 183

NGC 1300 184

NGC 1300 185

触须星系 186

NGC 3370 187

NGC 4261 188

NGC 4622 189

NGC 2207 190

IC 2163 191

NGC 3314a/b 192

ESO 510-G13 193

英仙座A 194

斯蒂芬五重星系 196

NGC 1409/1410 197

双鼠星系 198

AM 0644-741 200

希克斯致密星系团87 201

蝌蚪星系 202

霍格天体 203

宇宙边缘 204

2微米全天巡天图 206

阿贝尔1689 208

阿贝尔2218 209

GRB 990123 210

四叶形类星体 211

哈勃极深场 212

WMAP 214

暗物质 216

术语表 218

索引 222

图片来源 225

出版后记 226


作者介绍:

尼古拉斯·奇塔姆(NicolasCheetham),英国科普图书编辑,自由科普作家。毕业于爱丁堡大学。著有多本广受欢迎的科普书,其中包括《旅行者号》《地球》等。

刘博洋,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学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西澳大学国际射电天文研究中心在读博士,NGO青年天文教师连线创始人,“天文八卦学”专栏作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我们到底是生活在一个永远膨胀的宇宙中,还是生活在一个无限循环的宇宙中,有办法来区分二者:通过对宇宙中的物质总量精确测量,或者通过观测宇宙的边际。


我们的智慧和科技使得我们拥有了影响整个气候的能力。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能力呢?我们要甘愿容忍那些忽视人类整体发展的自鸣得意?我们应该更看重短期利益而非地球的安危?或者我们应该用更长远的目光来对待这些,带着对我们子孙的关爱,去理解并保护这颗行星上复杂的生命保障系统?地球是个小小的脆弱世界,需要我们去珍惜。


在1999年1月23日的一个短暂瞬间内,一个伽马暴释放出了相当于10的16次方个太阳的辐射。幸运的是,这爆炸与我们的距离相当于我们到宇宙边缘距离的三分之二——如果它发生在银河系内,那地球早就不复存在了。伽马暴和大质量超新星有关,但也可能是由于中子星或黑洞碰撞事件而形成的。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从地球到宇宙边缘的旅行

写给每个人的天文学通俗指南

...................

※编辑推荐※

《宇宙》是一本极具收藏价值的天文视觉图册,全书近200张精美图像全部由尖端技术拍摄,细致的后期处理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带领我们踏入茫茫的宇宙。

简明、清晰的科学解读向读者传递了众多有趣的天文资讯,同 时,作者极具人文精神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不易,以及我们在拓展知识疆域时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宇宙》由新锐天文科普达人刘博洋执笔翻译,通俗、流畅的文字为读者扫除了通往天文圣殿的知识障碍,让读者尽情体验天文学的魅力。让我们化身光子,踏上奇妙的天文之旅,去宇宙深处目睹不同天体的兴盛、爆炸、衰亡与新生,用指尖的翻动来模拟宇宙漫长的演化历程。

...................

※内容简介※

跟随本书的脚步,化身为一颗永不停歇的光子,向茫茫的宇宙深处飞去。在几分钟内遍历太阳系中的各位友邻,经过银河系的核心地带,转而拜访我们星系的邻居大、小麦哲伦云,历览星系们的演化、相互作用乃至并和,聆听回荡在宇宙深处的撞击回响。继续推进,我们将进入一个更为陌生而广袤的王国,在大尺度的宇宙结构上观看仿若微尘的星系团们。最终,我们与光一起走向无尽的黑暗,触摸可见宇宙的边界。

本书由近200张精美绝伦的图像构成,其中的近地空间图像由众多人造卫星和行星际探测器组成的庞大舰队拍摄,更有哈勃空间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斯必泽空间望远镜为我们带来宇宙深处的瑰丽景象。这些图像不仅仅是苍穹的掠影,每一幅都在加深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宇宙》一书通过生动、专业、简明的语言解读了图像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带领读者认识行星、恒星、星云、白矮星、超新星、黑洞等众多宇宙居民。在太空探索持续热门的今天,本书是帮助你了解天文学与航天发展的绝佳入门导览。


精彩短评:

  • 作者: by 发布时间:2016-08-02 08:00:26

    翻译的不够完美,诚意接受读者批评。

  • 作者: 老实安妮 发布时间:2016-08-08 18:29:39

    作者居然是科普编辑/科普作者,怪不得整体都非常舒服,好的编辑果然还是能够深谙作者之道的,当然还要感谢译者提供了这么优秀的翻译。正值低潮之际遇到此书,看来冥冥之中真的是有所谓上帝的旨意啊。好了诸君不要吐槽,神秘学也是科学(严肃脸)

  • 作者: 后浪 发布时间:2016-08-19 14:53:03

    简明、清晰的科学解读向读者传递了众多有趣的天文资讯,同时,作者极具人文精神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不易,以及我们在拓展知识疆域时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宇宙》由新锐天文科普达人刘博洋执笔翻译,通俗、流畅的文字为读者扫除了通往天文圣殿的知识障碍,让读者尽情体验天文学的魅力。让我们化身光子,踏上奇妙的天文之旅,去宇宙深处目睹不同天体的兴盛、爆炸、衰亡与新生,用指尖的翻动来模拟宇宙漫长的演化历程。

  • 作者: 太常寺协律郎 发布时间:2018-04-08 11:31:43

    看得有一种很大的虚无感

  • 作者: weihu 发布时间:2016-08-24 15:58:26

    看看


深度书评:

  • 科普 | 穿越万年来见你

    作者:老实安妮 发布时间:2016-08-11 02:01:51

            还记得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是【有什么细思极恐的知识】,有人回答地质钻探,因为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一个苹果,那么人类就连苹果的表皮都还没有啃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地质学家会感慨『上天容易入地难』。乍看之下,似乎人类探索宇宙的步子确实要迈得大得多。然而,宇宙之神奇绝难描述。

             后浪出品的科普画册《宇宙》从地球作为起点,向读者展示了大概有10亿光年距离的宇宙奇景。可能博学的你早就已经知道『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甚至还嘲笑过某些在作品里大言不惭光年是时间单位的占星学家,但我想说,就宇宙观测这个角度而言,光年确实代表着时间。我们所能观测到的自宇宙深处而来的微弱的『光』所表现出来的,全部都是过去的残影,我们望得更远,于是我们望到更为深邃的过去。

            月球大约距离地球38万千米,对于光来说并不算太远。所以我们见到的,大概是1.3秒以前的月亮的虚像。太阳距离地球大约15000万千米,稍微远了一点,于是我们见到8.3分钟之前的太阳,然后我们见到44.5分钟之前的木星,大概1小时23分钟前的土星,2小时40多分钟前的天王星,4个多小时前的冥王星。哈雷彗星比较特殊,因为它的轨道是椭圆形,当我们用肉眼看到它的时候,简直就像是在进行时间旅行。

            是不是有点晕?

            还早。1977年9月5日,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为了土星探测而发射的旅行者1号(Voyager 1)在结束任务之后并没有返回地球,而是朝着宇宙深处继续航行,现在它已经距离我们797光分。尽管它还在坚持向地球传回数据,但我们已经再也『看』不到自己发射的探测器了。

            距离我们大概1光年的奥尔特云可以算的上是太阳系最远的边界,在那之后,下一颗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已经有4光年之遥。书里面展示的是它4年前的X射线影像。

            这个时候我们刚刚翻过了58页,而我们的『宇宙』之旅,还有150页左右。接下去,我们会看到450年前的螺旋星云:

            1000年前的赫比格—哈罗天体:

            1500年前的马头星云:

            6500年前的蟹状星云:

            1200万年前的漩涡星系:

    ……

             还有更多更多,只要一想到这遥远的距离以及久远的时间,我就会觉得这比『啃不穿』苹果皮更为细思极恐。令人无语的是,直到跟随作者走完这趟宇宙之旅,也仍然无法一窥宇宙全貌。人类的探索之路可谓漫漫。所幸我们可以籍由这本画册,化身为一颗小小的光子,穿越时间与空间。

             读这本书,可能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不同的感悟,多变、复杂、混沌、迷人,如同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

  • 了解宇宙对我们有什么用?

    作者:向北向北 发布时间:2016-08-23 16:37:13

    记得有一年“三八”妇女节,单位组织女职工活动,也不知道工会是怎么想的,组织了一次去中国电影博物馆观看IMAX 3D版《哈勃望远镜》的活动,隐约记得那次活动还有少量男同事参加,哈。

    航天飞机把哈勃望远镜送上太空

    对我这个天文爱好者而言,那绝对是最难忘的一次“三八”节活动——通过太空飞船上的哈勃望远镜,我们得以像参观水族馆里的鱼类一样看到我们栖身的蓝色星球的全貌,得以仿若瞥向窗外一般近距离观察那令人美哭的土星环,我们能飞到银河系的银心去见识千千万万颗太阳(恒星)一起发光,还能穿越亿万光年不可胜数的星系,看向质量和能量比银河系大无数倍的宇宙深处:恒星工厂一刻不停地孕育新生命,白矮星死去,黑洞吞噬所有……

    一个不起眼而伟大的星球

    离开地球再回望地球

    3D巨幕把所有星辰变得触手可及,你就那么真切地置身宇宙之中,而实际上,它们全部都遥远得在时间之外。在137亿光年之外,人类能探测到的宇宙最边缘的外面还有什么呢?宇宙为何这样存在而非那样?在宇宙爆炸的奇点之前一切是什么?为什么偏偏是我们,居住在这独一无二的地球?……

    令人美哭的土星环,《宇宙》一书中有更精美的高清图

    看完那部纪录片以后,我强烈推荐并和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又一起看了一遍非3D版,仍然十分激动。第一次看这部短片时那种对星体硕大无朋、遥不可及、无可计数的震撼,如同一株温暖的小火苗,一直保存在我的心底,异常美好。即使很多物理学家说在浩渺无边的宇宙中,我们只能感受到无尽的寂静、黑暗和寒冷,我依然觉得我的宇宙是温暖的。我有时在想,那温暖是怎么来的呢?

    发生在宇宙中的事

    我仔细想了想,那温暖的感觉来自儿时夏夜院子里的凉席上,我和妈妈并肩躺着,手摇蒲扇望着夜空,银河亮而遥远,凉而神秘。我妈会用简单的句子加上她自己的幻想,给我们姊妹讲七仙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温暖的感觉,来自语文课本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的有趣和有情;那温暖的感觉,来自初中放学后一个暮色笼盖四野的傍晚和一个摸黑早起上学的冬日早晨,新闻联播预告的两次流星雨如约而至,明灭的星或疾或徐滑过半透明的天空,一路陪伴我上学、放学要走的那十二里路……这种温暖的感觉一直陪伴我,让我对万物保有好奇,乐于欣赏万物之美,并对生活满怀期待。而好奇心和美的享受,是我从宇宙中得到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一个漂亮的星云,它可能比银河系大无数倍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特别想把自己源自宇宙的那颗好奇的种子、那颗美的种子送给他。要知道,在这个低速低维的世界里,要度过漫漫一生,好奇心必不可少。它就是我心中那块纯净的自留地,在任何一个疲乏的时刻我都能停下来望向那里,从无言的宇宙中得到安慰,并深深体验到广袤之美、科学之美、造物之美。我多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跟我一样,享受这财富!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宇宙》时,就好像看到了我的小时候,只不过夏夜院子里的凉席换成了空调房里的亲子阅读角落,嫦娥奔月的传说变成了哈勃望远镜的传奇,然而孩子的视界却更宽广,我们竟然可以不依靠想象,就从我们生活的地球一直旅行到宇宙的边缘!

    宇宙中这样的星系有亿万个

    爱因斯坦说,这个世界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就在于它竟然是可以理解的。我一边翻阅这本《宇宙》,一边在想宇宙是什么颜色的?弯曲的时空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如何能听到宇宙大爆炸的余响?我们栖居在地球上是一种偶然吗?我们的梦想和情感在宇宙中如何解释?科学家已经知道了那么多,但同时又知道的那么少!当我注视书中200多幅经由哈勃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斯必泽空间望远镜等等巡航舰队拍回的那些不可思议的画面不断惊叹时,我体验到人之渺小,也体验到人之伟大,面对浩渺宇宙,如果我们足够聪明,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到我们追寻的东西。

    天鹰星云

    我们与宇宙万物一起,是由同样的星尘塑造的,想到这一点,我就倍感温暖。宇宙让我们敬畏,但它同时也是我们所有人、所有物、所有时间和空间的母亲。是的,虽然我们对宇宙知之甚少,对自己也同样缺乏了解,但只要保有对宇宙的好奇,我们总会了解更多。正如《七堂极简物理课》中所说:“我们的爱与真诚与生俱来,我们天生就渴望懂得更多,渴望不断学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在不断增长。在知识的边缘,我们的求知欲在燃烧。我们渴望探索空间纹理的细微之处,探索宇宙的起源,时间的本质,黑洞的现象,以及我们思维的运行。”我们也能将这种渴望渗透到生命中,永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情。

    <图片9>

    我们生活的城市已难见群星闪烁,更看不到远而明亮的银河,但我们却可以从这本《宇宙》中仰望星空。记得和你的孩子一起。

  • 太空漫游记

    作者:林亦霖 发布时间:2016-11-02 02:09:32

  • 探索离地球更远的宇宙模样

    作者:亮亮妈 发布时间:2016-09-13 13:41:25

    宇宙!记得小时候,玩“比大”的游戏,比到最后势必要搬出这个重磅词——宇宙!可是说真的宇宙是什么还真说不清,只觉得地球、太阳、月亮、星星……都属于宇宙的一部分,而之外的就无从了解了。而看了《宇宙》这本书才知道,宇宙的很大一部分是人类肉眼所无法看到的,也只有借助器材辅助,才能看到。

    还记得让我“眼见为实”的来自宇宙星空的流星,是小时候看的电影,片中的那块把地面砸出一个巨坑的陨石,那块巨石竟就是我心目中神秘而美丽的流星,当时还真有点难以接受,美丽流星竟然只是块丑陋无比的大石头。地球是最美的星球,我不确定我是不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认定了这样的结论。

    我这个人立体感很差,我只跟孩子讲过一次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关系,他就会借助双手外加一物,来演示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他明白月亮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才会晚上出来,我很欣赏他的接受能力,于是约他一起看了这本书《宇宙》,看似是为他普及天文学知识,而实际上,则是借助孩子的思维,也帮自己学习下天文学知识。

    《宇宙》这本书不是绘本类的,而是清晰度很高的画册,字数不多,以图片展示各个宇宙成员,刚好孩子识字不多,孩子的阅读模式是边问边读。翻开书,他很敏锐地发现,他最熟悉的阿拉伯数字下面还有文字,“年”字他认识。

    这是零岁的地球吗?就是地球小时候吗?地球会越长越大吗?三连问之后才给我回答的机会,我说光年(guang,nian)是长度单位,就像你的身高,你现在是一米一五。那我身高是几光年?这个……打个比方说,一米就到你这里,而一光年就是地球到某一颗星星上,孩子吃惊地长大嘴巴,回了我一个比方,用小手比划着,比如一米就这么长,那一光年就是从这里到北京那么长。对!就是这个意思,孩子很满足地点头。

    《宇宙》这本书是按照与地球距离近远的排序,离地球最近的是月球,我知道,孩子抢先说,月球是没有重力的那个,喝口水都要用吸管的,走着也不稳当,还会飘起来,还得用根绳子给自己挤上,要不然,找不到他们的宇宙飞船,他就回不到地球上了,那样就会饿死、冻死、吓死!对月球是没有重力,也是人类唯一登录过的星球。

    我试着告诉孩子,其实添上的星星,其实就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石头,我知道,他们有的不会发光,我们晚上看不到他们,但有的会发光,我们就能看到,还有的一边燃烧一边乱撞,就是我们看到的流星。天啊!我得承认,这些是我们之前读到相关的内容涉及到的,好像就一次吧!

    我们在《宇宙》这本书里看到,一些小行星,彗星、卫星就是不同样子的石头。星体表面有的平整,有的凹凸不平,有的甚至像蜂窝状。甚至没有色彩,的确不像地球那么漂亮。这点我和孩子达成共识。

    第二部分是星云,绚烂的色彩,美轮美奂的影像,常被孩子认定是燃烧或是火山爆发的境界,而我们所看到的色彩,或红或黄,或蓝都是不同化学气体加热的结果。很多星云呈现出各种旋涡状,让人想起海水的旋涡和波澜,最后一幅是暗物质,我感觉这真的是科幻作品中常出现的名词,而真正的暗物质,则指的是宇宙中87%那看不见的部分。他们交织在这些看得见的行星、恒星或星系真实地上存在着。

    这本书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强悍的,孩子看到高清图片,是很容易注意到细节的,比如水手谷的那道裂痕,孩子便想象,那是一次火山爆发后留下的,远比我们看到的要更深,更恐怖。在本书的后记里,也提到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手段,对于宇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认识,用现有的技术,为读者呈现出精美的图片,竭力以最简单的方式给读者提供一种认识宇宙的方式。我觉得这种方式孩子非常能够接受,说不准,这看似通俗的天文学作品,会推动孩子们开始留心关注天文学知识,点燃起另一个兴趣或是热爱呢!

    星云是《宇宙》这本书的重点,关于这些绚烂的星云,我和孩子展开了讨论,这些是怎么拍摄的?孩子通常对大段文字视而不见,我从走进宇宙之光这篇文字中看到,这200张彩图是通过一支人造卫星和行星际探测器组成的庞大舰队所拍摄到的。也是借助了望远镜才得以呈现这么多彩的宇宙星云图,然而从宇宙飞船的悬窗看出去,完全看不到画册这样的效果,尤其是星云画面。原来星云的色彩也是经过科学的“上色”处理,使得我们看到的《宇宙》这本画册达到了艺术和事实的精妙结合。因此,在读这本书时,一定不要忽略图片下面的文字说明,客观的文字介绍加上直观的图片展示才是这本书的真正传达意境。

  • 宇宙原来如此空旷

    作者:魔云兽 发布时间:2016-08-15 17:58:59

    《三体》谜都知道那句著名的“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这是三体人中的和平主义者给地球人发送的信息。在信仰黑暗森林的宇宙,暴露自己就等于被消灭。“闷声发大财”才是宇宙生存之道,向宇宙喊话什么的就太危险了。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地球人早作了N回死了。多批人类曾对着天空用射电望远镜等先进设备向宇宙发出了各种信息。

    1974年,天文学家首次向宇宙发出了信息,他们用坐落在波多黎各山谷中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对着M13武仙座球状星团这个方向发出了诸如“太阳系,氢、碳、氮、氧、磷五种重要元素”“人类生命形态”等信息,其中也包括人类DNA结构和我们太阳系的位置。这组信息是用是二进制系列脉冲写的,光速传播,达到目的地要25000年,如果收到后立即给我们回电,地球人要在50000年以后才能收到。

    这并不是唯一一次向宇宙发射信息的行为。

    2009年8月,澳大利亚堪培拉深太空通讯系统向位于宜居带中的“超级地球”的 Gliese 581d行星发送了信息,这个地方离地球有20光年远,科学家们认为该星球可能存在液态水资源,人类发出的信息预计在2029年就会到达该行星。

    2008年2月,美国宇航局将披头士乐队的经典歌曲《穿越苍穹》发送向431光年外的北极星,以庆祝宇航局成立50周年。

    除了这种直接发射信息之外,不少深空探测器上都直接带着地球人的各种信息。

    <图片3>

    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目前已经离开太阳系,到达了太阳系外空旷的恒星际空间。这个探测器身上携带了更多人类及地球的详细信息。上面还带有美国前总统卡特的一份书面问候:“这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小小星球的礼物。它是我们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的缩影。我们正在努力使我们的时代幸存下来,使你们能了解我们生活的情况。我们期望有朝一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以便加入到银河系的文明大家庭。这个“地球之音”是为了在这个辽阔而令人敬畏的宇宙中寄予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决心和我们对遥远世界的良好祝愿。”

    到目前为止,旅行者1号还没有被外星人截获。

    无独有偶,1972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也携带了一张镀金盘,上边刻有一封问候信和一张标明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的地图。

    不管是哪一种,地球人至今都没有接收到外星人的反馈信息。我本人相信有外星人,所以我觉得之所以没收到他们的任何讯息,实在是因为宇宙太空旷了。

    而且,这种空旷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想像一下,第一次有意识发射信息是1974年,光速传播,现在也才发出去42光年。以太阳为中心,50光年为半径差不多有1300多个恒星系统,但肉眼能看见的大约130多颗。下图为肉眼可见的50光年范围内的恒星地图:

    <图片4>

    也就是说从有能力发信息到目前为止,我们发送的信息还没有逃出上面这个范围,而且不仅如此由于我们功率的有限,不可能以完整的球面将信息辐射出去,而仅仅是一个或者几个方向,这所能涵盖的范围就更小了。

    总而言之,宇宙比一般人想象的还要空旷。

    再比如,距离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M31仙女星系,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关于它的图片:

    <图片5>

    这张照片上M31的直径差不多22万光年!光要走22万年才能横跨一个星系。

    这是什么概念,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距离4.22光年,M31的直径是太阳到比邻星距离的5.2万倍,注意是5.2万!

    目前飞得最快的人造物旅行者1号要走到离开太阳1光年的地方需要耗费至少1.8万年的时间。所以你可以想一下宇宙空间是多么的空旷。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遥远,我们才得以能一窥那些庞大星际物质的结构。如果足够近反而什么都看不清楚,就像我们用望远镜很难看清太阳系全貌一样。目前我们已知可观测宇宙的尺度已经延伸到了134亿光年甚至更远。

    通过诸如哈勃空间望远镜、钱德拉X 射线天文台和斯必泽空间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深空天体的结构。通过卡西尼号、深空1号、伽利略木星探测器、麦哲伦金星探测器、水手行星际探测器、环火星巡逻者、尼尔-舒梅克卫星、星尘号探测器、索贺太阳和日球层探测器、TRACE 太阳探测器、海盗号火星探测器和旅行者一号、二号,我们能够看清了近地空间的细节。

    有了这些工具,我们才能在网上看到那些精彩的天文图像。

    这篇文章我是想向各位推荐一本天文画册,就是这本《宇宙:从地球到宇宙边缘的旅行》。这本宇宙大画册正是这些工具拍摄的杰作。它的编辑顺序就是由近到远,从地球开始一点点远离地球,直到几万光年,甚至134亿光年。

    整本画册图多字少,比较简单,所以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这个编辑顺序可以让小读者们对宇宙模型和宇宙的空旷程度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其中各种星体精炼的文字介绍也是很好的天文科普知识。

    让我们从这本书里按照与地球的距离的数量级抽选一组图片来看看离地球越来越远会有什么神奇的存在吧:

    1光年:

    <图片6>

    位于太阳系最边缘的——远到太阳已经不是天空中最亮的恒星的地方——就是奥尔特云了。这里的冰质流放者偶尔会脱离它们遥远的轨道,向着太阳进发,并成为长周期彗星。奥尔特云太遥远了,所以我们只能推测其存在,此处用保瑞利彗星来代表奥尔特云天体的形象。

    4.2光年:

    <图片7>

    太阳距我们仅有8 光分远,而下一颗最近的恒星就达4 光年之遥了。半人马座比邻星的大小可能只有太阳的十分之一,而太阳亮度是它的18000 倍。但如这幅X 射线影像所示,它不可貌相。与很多红矮星一样,半人马座比邻星是一颗耀星,爆发性的能量释放能让它的亮度在几分钟内增加两倍。

    440光年:

    <图片8>

    古希腊人认为昴星团,或者叫作七姐妹星团,是阿特拉斯(被诅咒以手和头顶着天的巨人)和大洋神俄刻阿诺斯之女——普勒俄涅的孩子。这几姐妹分别是(左起,顺时针方向):阿尔库俄涅(昴宿六)、斯忒洛珀(昴宿三)、塔宇革忒(昴宿二)、刻莱诺(昴宿增九)、厄勒克特拉(昴宿一)、墨洛珀(昴宿五)以及位于中间的迈亚(昴宿四)。七姐妹星团实际上有8 颗,因为昴宿三是个双星系统。它们周围的蓝色面纱是一团途经此地的尘埃云。

    1500光年:

    <图片9>

    猎户座分子云中最著名的居民恐怕就是这位凌驾于一片氢辉之海上宽达一光年的黑暗骑士。猎户座σ 是这一出天穹皮影戏的导演:它的紫外辐射将氢云染红,前景中的一个尘埃柱刚好呈现出这一马头状的剪影。

    1万光年:

    <图片10>

    没有恒星的“炼金术”就没有我们。它们用生命将本来只有氢和氦的贫瘠宇宙变成了拥有碳、硅、铁等元素的生命沃土,与此同时,温度高达数十亿度的超新星爆炸正在打制宇宙所需的重元素。这张图中,X 射线观测揭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喷流:红色的硅喷流和蓝色的铁喷流,它们都是超新星遗迹——仙后座A 的元素大丰收中的一部分。

    16万光年:

    <图片11>

    它以航海家斐迪南·麦哲伦的名字命名,麦哲伦在环绕地球的航行中看到了大小麦哲伦云。我们现在知道,大小麦哲伦云是被银河系的引力所束缚的两个卫星星系。它们最终的命运将由银河系——这个巨大的邻居所决定。目前,它们是本星系群(一个直径约为1000 万光年的区域,包含大约40 个星系)中距离很近的两位成员。

    270万光年:

    <图片12>

    直径达1300 光年,而且正在孕育比太阳重100 倍的恒星,这个位于三角星系(M33)的一个旋臂上的就是本星系群(也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的单体恒星形成区。它包含超过200 颗超巨星,只有大麦哲伦云中的蜘蛛星云可以与之媲美。

    1200万光年:

    <图片13>

    6 亿年前,与M81 的近距离接触使M82 爆发了。一个原本平静的旋涡星系,现在成了巨大的恒星工厂。在潮汐引力的作用下,星系核附近巨大的尘埃和气体云坍缩,从而形成了100 多个包含有10 万颗以上恒星的新球状星团。因为尘埃碎片都被吹到近在咫尺的M82 身上了,由此可见,恒星的诞生绵延至今。

    1.11亿光年:

    <图片14>

    NGC 4622 是旋涡星系中很特别的一个,因为它看起来是反着转的。从它旋臂的朝向来看,我们会期待它按照逆时针旋转;但观测表明,它实际上是顺时针旋转的。与大多数特殊星系一样,我们猜想这是由一次星系并合事件导致的情况。

    30亿光年:

    阿贝尔2218 星系团

    阿贝尔2218 同样放大了一小片天空。这枚透镜十分厉害,我们甚至能通过它看到130 亿光年之遥的星系。那几乎是时空的尽头了!因为被投射了很多次,所以我们可以在星系团的左侧轻易地找到这个遥远的星系,它看起来像是一条红色的虚线。这样遥远的星系是宇宙的第一批主宰,是它们终结了宇宙的黑暗时代。

    130亿光年:

    哈勃极深场 星系

    哈勃极深场横跨130 亿光年,从而可以捕捉到一些已知最遥远的星系——它们在宇宙仅存在了8 亿年时就已经形成了。这些最小、最红的星系和其他约1 万个更年轻的星系一同被摄入影像。遥远星系的形态通常更无规则,这是那个混乱逐渐臻于有序的年代的特征。

    当你感知到从地球出发由近及远几乎到时光的尽头,宇宙有这么大这么大这么大的尺度,那么你可能就会隐约感觉我们没准是被束缚在地球这个星球上的,非常可能的情形是星系距离限制了文明之间的交流。

    好了,我们还是说回书吧,这本《宇宙》的末尾,还有一个简单的天文术语表,它的难易程度也比较适合初级天文爱好者。虽然这本书比起电脑上的宇宙沙盘程序,或者手机上的观星app来讲交互体验没有那么棒。但是放在家里作为孩子的天文启蒙书来说,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 我想送你一本宇宙

    作者:息羽听 发布时间:2016-10-10 16:42:33

    这个宇宙总是星光闪闪

    而我的心还是孤单满满

    他们让我来到这世上

    小时候特别爱冥王星,甚至觉得自己来自冥王星。当人们通过探测器第一次看到冥王星,呈现的是粉色,带着心形图案,神秘,可爱。2006年冥王星被重新分类,它被证实为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中诸多冰质类行星天体中的普通一员,被分类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里除名,这让当时的少女听同学大哭一场~~

    《宇宙从地球到宇宙边缘的旅行》

    [英] 尼古拉斯奇塔姆 著

    刘博洋 译

    这本书让我再次想起了冥王星,在第50页,又看到了亲切的它,这是新视野号探测器带来的迄今为止最新的冥王星图像。

    人们在很古早的时候就看星空,为了航海,为了农耕,但更是为解决心中问题。物质的终极与不可毁灭的组成,究竟是什么?对于超自然的事物,是否只能用宗教来解释?我们的心智想通过这片星空来满足。

    木心说:“不从宇宙观而来的世界观,你的世界在哪里?不从世界观而来的人生观,你不活在世界上吗?所以,你以为你有人生观,没有,也不需要世界观,更没有、也更不需要宇宙观——你就什么也没有。”

    简单说来就是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对宇宙的探索思考发现了解等等等等,总能给人带来“高贵的喜悦”,让人从琐屑日常的漩涡里上升到和混沌战斗的觉醒,与形而上学的泥沼斡旋,与神学高谈的迷玄挣脱,在一切经验里探取微妙的蕴藏,假设,成就,发现,获得真理之爱。

    其实小的时候,看土星非比寻常的光环,看壮阔的星云燃烧,看密集的恒星群,看中子星、超巨星被黑洞吞噬束缚,看宇宙里的绽放、凋零、残碎,想象那些穿越数百万光年进入和没进入我们眼中的光子,觉得不可思议,但更多的是恐惧,恐惧那些可怕的炫目颜色,恐惧黑暗,这种恐惧来源自己的贫瘠和局限,更多的是来自黑暗的孤独,伴随宇宙之光一起的是无尽的黑暗。帕斯卡说:“那无限空间的永久沉默,使我恐惧。”

    是冥王星的出现让我感到惊喜,原来那么遥远的它,那么可爱,原来宇宙不仅是各处撕裂的高速燃烧的烈焰,宇宙里有一颗粉色心形的小星球,这对我的恐惧来说,是缓解的礼物,就像怀抱着一个美好的秘密般让人温暖,甚至觉得感动,所以当冥王星被摘掉“行星”的名字时候,我很难过,当时难过的并不是人类的一个定义,而是我突然觉得冥王星原来离我那么远。

    当然后来,我知道了那些可怕的颜色并不是全然客观的,很多是肉眼看不到的,并没有颜色,图像被重新上色是科学的后期处理。

    这本书里有一段话——“光的有限速度意味着,所有通往空间的路也同时通往过去。”其实,当一个超新星爆发的光到达我们视觉范围时候,就意味着那个星系的整整一代恒星都消亡了,遗留的尘埃也被融合到新的恒星里,最初的超新星爆发不会留下任何遗迹,这也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获知整个宇宙现在的样子,我们只能超越时间的观察,探索宇宙的过去,带着所有的未解之谜与新的不解。

    我们带着满足崇高的不满足不断探索,探索原有的性质和演变过程,也在探索自己。书里有一张图像是星团,那儿有着数十万颗恒星,如此局促密集会有碰撞,这让我想到人与人,我们也会碰撞,可能会因此而发生故事,继而无法原谅无法接受一些事实,可是再错过再不原谅,产生的难受都是为了惩罚对方,可是对方已经远去,我们是不同的星,会有边界,会有结界,对方感不到我们了,根本无法影响别人,别人也不会在乎,因为是不同的空间,不同的世界,所有的痛就都落在自己身上,也许允许别人和我们不在一个世界,也是一种修行。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中评多(150+)
  • 不亏(521+)
  • 下载速度快(286+)
  • txt(610+)
  • mobi(342+)
  • 内容齐全(118+)
  • 强烈推荐(96+)
  • 内容完整(598+)
  • 图文清晰(244+)
  • 傻瓜式服务(95+)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舒: ( 2024-12-29 22:15:19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养***秋: ( 2024-12-13 21:13:17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习***蓉: ( 2024-12-24 08:18:10 )

    品相完美

  • 网友 曾***玉: ( 2024-12-30 12:51:34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汪***豪: ( 2025-01-01 04:10:47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通***蕊: ( 2024-12-10 22:35:12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索***宸: ( 2024-12-19 08:00:52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马***偲: ( 2024-12-21 16:52:44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陈***秋: ( 2024-12-22 12:42:52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丁***菱: ( 2024-12-30 07:25:19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最新内容
随机推荐